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是我们到达生产队的第四天,
面对陌生的环境,贫穷的村民,
想到要扎根农村一辈子,
不禁悲从心来,屋外,
雪花漫天飞舞,天寒地冻,
那一年的十二月,雪下的真大,
这天早晨,我们还在蒙头大睡。
妇女队长送来一些蔬菜和豆腐乳,
好在我从小会做家务,又是组长,义不容辞承担了
同伴们的饮食问题。
好在我们年轻,思想单纯,烦恼很快抛在脑后。
听说下畈离江西波阳石门街不远,
早饭后,大家相约去十五里外的石门街溜达。
外面雪下的好大,看着皑皑白雪,一望无际,
寒冷算什么,我们好不兴奋。
我和葛平胜结伴,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目的地进发。
葛平胜,外号葛毛,下畈知青的老大哥,
浓眉大眼,五短身材,为人善良,讲义气。
一路走来,一路看,田野,村庄包裹在漫天大雪中,
不知不觉来到了龙泉街,
跨过大桥就是江西波阳县的石门街啦,
小小石门街,一桥跨二县,
街道两边商铺稀稀疏疏,商品简简单单。
不一会,就兜了个圈,便对街景索然无味。
哟,闲逛的知青还真不少,
已到中午时分,走进一家小饭馆,
兜里还有一些零钱,
点了当地的特色菜粉蒸肉、煎豆腐,
一碗饭刚下肚,突然门外喧闹起来,
怎么有人打起架来了,
小葛一马当先冲出去,我都没拦住,
一看是上海知青被人打了,
小葛顿时怒火冲天,
以一抵三把对方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这一架,打出了上海知青的威风,
这一架,显示了上海知青的团结。
我们凯旋而归。
以后知青们再去石门街,无人敢惹啦。
从此,葛毛名声远扬。(后来因此也无缘上调)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是我们到达生产队的第四天,
葛平胜二十一岁,我十九岁。
从此,我们开始了在农村漫无目标的苦苦挣扎,
从此,我和葛平胜结下了亲如兄弟般的情谊,
直到如今。直到永远。
葛平胜
葛平胜、虞国平和何泽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