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东至知青

安徽东至上海知青联谊理事会主办

 
 
 

日志

 
 

细 雨 醉 翁 亭----------------------------------- 庄凤梅  

2013-10-09 17:16:16|  分类: 张溪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环滁皆山也。”

          ——这劈头一句可谓开门见山,凡读过中学的人,大概不会忘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篇文章如果能提炼出一个成语,且广为流传,足见其精妙不凡。

        相传,欧阳修写好《醉翁亭记》,抄了,张贴滁州城四门,意欲请人修改。后,一布衣樵夫求见,当欧公读到“环滁皆山也。”来人叫停,说前面的东西南北,这山那山,赘!欧阳修欣然,抹去了前文,变成了不俗的见山一句。

        由《记》而生意,想见识一下“醉翁亭”,已非我一日之愿了。有一年车行滁州,与琅琊山擦身而过,竟无暇深入,只好匆匆作别。前不久重去滁州,快到山门了又因故而返,那个遗憾就活脱脱地驻在心头了。

        今秋,在滁州恰有一天闲暇,且细雨霏霏,欲歇未停,雨里游山,也许更有别样的情趣,便欣然前往。入得山门,路上鲜有人迹,竟只有雨声,沙沙、沙沙……绿树翠竹,经雨水洗了,显得愈加俊美。树干深褐,竹身碧玉,水湿颜色,容颜儿更好。

         正如欧翁所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大雨下了半夜,天渐明方弱,这水充沛了“让泉”,使得“醉翁亭”前起伏跌宕,水花飞溅,大小玉盘,似一曲合奏,萦绕着青山绿水。此声摒弃了人工,全是天籁之音,真真只应天上有,而今跌落在人间。我庆幸在这样一个日子探访“醉翁亭”,一个落雨的日子。试想,如果是晴天、假期,更甚的赶上什么“黄金周”,人山人海,哪里去寻欧翁的山水意趣?

        几番番寻觅,几回回交臂,今日如愿,岂不快哉。“让泉”的小桥,石板湿漉漉的,像飘蓝的翡翠一般。我急着跨过桥去,迈进欧门,仰望“醉翁亭”的风采。

        喜欢《记》里“翼然”两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古亭翘角飞檐,山托着、树衬着,亭角努力上行,高扬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呈现“飞”的模样,难怪欧翁用“翼然”来形容他的“醉翁亭”,那角那檐就是亭子展开的翅膀儿。

        太守喜欢他的“醉翁亭”,“醉翁亭”飞进了他的心里。如今,近一千年过去了,“醉翁亭”在一个雨意稀疏的时光里也飞到了我的心底,与旧时诵读文字生成的影像重合了。而外在的呢?急请朋友端起相机,把我的身形与“翼然”的“醉翁亭”叠印在一起。

细 雨 醉 翁 亭----------------------------------- 庄凤梅 - 东至知青 - 东至知青
 

       仔细读“醉翁亭”,到处都是时光:暗青的墙壁、暗灰的地面、暗红的立柱。数数,十六根大柱子,就是它们托着“醉翁亭”,从北宋到今世,走过了将近一千多年的岁月。匾额:“醉翁亭”三个字为苏轼所书,苏轼不只写了这些,而是手书了《醉翁亭记》全文,欧文苏书被人称为“双绝”,视作珍宝,勒石存之。可惜,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被毁,如今只剩下残碑了。抬眼望去,雨还未止,亭檐滴水,落成了断珠,敲在脚下的石头上,像是在讲述“醉翁亭”的故事……

        左拐,我见到了传说中欧阳修手植的古梅,苍老的青石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池子,高出地面几尺,给人以突出、显赫的感觉,视觉上小院让梅树占满了,因为人在树下,眼里、心里全是梅影。湿雨透了岩缝里的苔藓,好似随手涂了几笔嫩绿。古梅却不鲜嫩,树分四枝,交错着,枝枝铁色,雨裹了,色愈加的浓。树身青苔斑驳,更显出梅树的苍颜与久远的光阴。也许正是如此,古梅的枝叶少了些浓密,一如被秋凉收去。环顾周围,除正面的古梅亭外,还有“览余台”、“影香亭”、“怡亭”,据说都是赏梅的好去处,只是这秋雨里,未逢花开时节,留下一个念想吧,再来春早,好揽得一缕古梅的冷香……

        踱回“意在亭”,听雨打芭蕉。雨虽然细微了,但它们在蕉叶上汇集,少许,滚成了一个闪亮的珠子,啪地掉在石板上,像是传来了一个拍节。蜿蜒逶迤的“曲水流觞”就在脚下,衣袂飘飘,雨里模糊,好似众人的身影……“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夜雨至此,已是淅淅沥沥,纷纷扬扬,石沟不深,泉水?雨水?两者早已交汇,只是变得更清更满,甚至溢出了不少,在那蕉叶滴露的声响里,似乎有酒杯漂了过来,弯腰就能端起一杯,又一杯……欧翁是在这里醉的?

 
细 雨 醉 翁 亭----------------------------------- 庄凤梅 - 东至知青 - 东至知青
 

        醉,才有了“醉翁亭”,有了《醉翁亭记》,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快一个千年了,我才来到这里,临行,打开一本《醉翁亭记》的扉页,请人为书加盖了印章——“醉翁亭收藏”。其实,细雨里的“醉翁亭”已经藏在我心里了。

       泡一杯毛峰,加四五朵滁菊,茶几许青翠,乳白的小菊花荡漾着沉到了茶叶上,恍惚间,那就是一幅水墨花卉,湿湿的,我真把“醉翁亭”的细雨秋色带回来了吗?宁心静气,便能品出一丝清香……

         哦!山水之间也!

 

                                                                     2013年10月                                                        
       
  评论这张
 
阅读(389)|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