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勉强也能算一个背包客。同她关系很好的一位语文女老师,每年总要约作她两次的长线游,出于时间或兴趣的原因,她们从来不参加旅行社的跟团游,而是自己做功课,选路线,背着行囊,作自助游。几年下来,东南西北,竟也走了不少地方,当然,也积累了不少旅游方面的经验和兴趣。这次,妻子不知从电视的什么节目上看到了关于碛口古镇的宣传片,动了心念,很想去看看,便问我能否陪她去。当然没问题,尤其现在做的是兼职会计,时间方面是完全自由的。
碛口古镇,在山西临县的黄河边。这是在她说了之后我从网上得知的,以前从未所闻。妻子的功课做的是五天时间,因为回来后有课(虽说是退休代课,但师德依然为重)。而我,就没必要长途而去、匆忙而返了,至少也要再转3~4天吧,故,同行而分别返的计划就这般敲定。如此一来,在她已做的功课基础上,我还要继续做自己的功课。说实话,这样的功课还是第一次做,涉及到网上订火车票,找景点,找旅馆,以及网上付费,这一切颇费周章,弄得不宜晕乎。
12日晚,我们乘上去太原的火车,翌日上午抵达太原,随后转乘去吕梁的火车,再坐去碛口的中巴,傍晚抵达目的地。14日便游览了碛口古镇,以及周边两个颇有名气的历史文化的名村——西湾村和李家山村。15日返回太原,又去附近的晋中的榆次老街和常家庄园。16日下午,与妻子在太原火车站分手,我则继续在晋做独行背包客。17日,游览了太原附近的景点晋祠和蒙山大佛等,18~19日参加了当地旅行社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壶口瀑布”的两日游。八天的时间,游览近10个景点,拍照千余张,体验甚多,收获颇丰。容近日内,慢慢叙来。
作为此次《在路上——山西之行》游记的开场序曲,我觉得,先写写在太原的住宿很有必要,除了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承上启下在意义外,另外,它给我的感受,绝不亚于一个景点,那就是太原的“浪迹青年旅舍”。一位游客在墙上如此留言:“在我看来,发现一个能在像家里一样放松的民宿,就仿佛找到了一件宝贝。”对此,我很有同感。
此店是从网上觅到的,从介绍上看,反响很好,交通也很方便,50元一天。待真正到了那儿,发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干净,敞亮,有情调,有文化,有旅游气息。接待我的是位同我年纪相仿的中年人。言谈中,得知此店是他儿子开的,儿子是位摄影师,在省文化厅机关谋职。他曾徒步数月去过西藏;曾用七个月的时间骑行于昆明——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拉萨,行程11148公里;曾跑遍大半中国寻访山西会馆,并出《山西会馆》一书;而此刻,又陪着一班企业家徒步采风等。旅店他是请人打理的,父亲有时来帮帮忙。
仅凭这些元素,就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据说,一个来此住宿的女大学生,被他的经历所感动,执意要将他的行程用油画的技法“涂鸦在墙上,那些画面,使得大客厅充满着热情、活力和浪漫。客人一到,干净的被套枕套当场换上,随后主人交代细节,给人以回到家的感觉。一切井然有序,电吹风备在脸盆旁,厕所里,也放上一盆绿色植物,还要许多细节我就不赘述了,以图为证吧。
甚感遗憾的是未见着老板,我饶有兴趣地翻阅了他的书,从书中得知,他也是位晋商的后代,他的大名叫荣浪。显然,他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背包客。
查阅网络获知背包客的定义是——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实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于旅行全程的,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一个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计划线路,置办装备,估算行程时间,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钱,算计明日又将花费几许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
看来,此行,我已开始接近了”背包客“,或许,以后我就是一位很好的”准背包客“,因为,我一向想往的是旅行而非旅游。我以为,旅行最好的代名词是:在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