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说“舔犊之情”是人类最亲密最深厚的感情,因为它基于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心灵相通,是其它感情所不能超越的。但当子女长大成人,特别是他们成家立业,也成为人之夫、人之妻、人之父、人之母后,与父母的关系不知不觉中会悄悄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亲昵、“发嗲”渐渐淡化消失了,代之以一种既亲密又需要彼此尊重又相互留有空间的关系,有的父母与成年子女见面或告别时还会互相握手,更像是亲密的朋友。也许有些老人会因此产生莫名的失落感,但这种相互尊重比于旧时的“父为子纲”之类的关系,无疑是时代的进步。 道理大家明白,但不少老人心头还是感到空落落的,孙辈的到来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精神寄托,逐渐就把对子女的爱转移到孙辈身上。很多老人都愿意主动担负起帮助抚育第三代的责任,虽然因此增加了许多精神体力等方面的负担,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上床闭眼,整天都是围着“一个中心四个任务”转——“一个中心”是以孙辈为中心,“四个任务”是负责解决他们的“吃、喝、拉、撒”,还要时时牵挂孩子的安全和病痛。孩子生了病,老人就会焦虑不安,夜不能寐,很累很疲惫,也可能失去了不少本来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他们大多还是天天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并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一切。
我和妻都是这些老人中的一员,很传统,很忙碌,很操心,很快乐。
孙女出生时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一转眼已四周岁了。四年前,当她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只比热水瓶大不了多少,娇嫩多病,四年来日增月长,现在已长成一个一米多高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善解人意的“大小姑娘”了!看到这个每天围着我们转的小人儿,被她不时投怀送抱、撒娇发嗲,听到她奶声奶气叫个不停的“阿娘”“爷爷””,或者冷不防被她骑上肩头吓得你一跳,这时我们就会觉得四年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辛苦和劳累瞬间也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只有甜蜜,还有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并非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孙女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才四岁,却已懂得了"感恩",知道我们特别是阿娘带她很辛苦。不知哪一天,忽然听到她经常在唱一首儿歌:“......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阿娘阿娘请坐下,阿娘阿娘请坐下,让你喝杯茶呀,让你喝杯茶呀,我的好阿娘,让我亲亲你呀,我的好阿娘!”。有这样一首歌吗?后来一打听,才知是她把一首儿歌“擅自”作了“改编”,将原歌词中的“妈妈”改换成了“阿娘”!
孙女看到电视上理发的镜头,就要给他爸爸理发,没获爸爸配合后又缠着要给爷爷理,难得她有这份孝心,爷爷心甘情愿地就当了回“模特儿”。虽然爷爷顶上早已是不毛之地,但她却仍然十分认真,两手配合熟练地操作剪刀梳子,还真像那么回事呢!在一旁的阿娘赶紧拿起手机,摄下了这温馨的一刻。
孙女还只是个四岁的孩子,却已很会心疼人。夏天妻居家常穿的便服破了一个小洞,被她发现了,就马上要求阿娘去买件新的。妻开玩笑说:“阿娘没有钱啊”“我有钱,我给你买!”说着就跑去打开大衣橱门,拿出储蓄罐,里面装着平时她爸妈随意给她玩的十几个硬币,“大方”地拿出几个要给阿娘买件新衣裳;孙女的脑中还没有金钱的价值观,把这个小小的储蓄当成了取之不尽的“聚宝盆”“百宝箱”,经常说将来长大了,要用罐里的钱买辆汽车给我们坐,由她来开:“阿娘,你想要宝马车呢,还是要辆奔驰车?或者买辆斯特拉?”(这个小家伙!这几个月来,坐在她爸妈新购的轿车上,还真认识了不少名牌车)看到她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们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虽然知道被“哄”了,但心头还是感到阵阵暖意——小小年纪,有这份心意就好!
孙女还没上学,却已“好为人师”,把从乐宁外教学来的几句英语原封不动地批发给爷爷阿娘。她拿着根小棒子当教鞭,把墙当黑板,模仿那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外教的口气教我们——“What`s you name?""How old are you ?" ,我们这两个老头老太只得老老实实地跟着学:“My name is ......""I'm sixty seven".....不过,.就算我们这么认真,这位严格的“小老师”还不满意呢:“发音还不够准确,回去要多练习!”——真还有点老师的腔调呢!
“67岁”,意味着人已经步入人生的晚年,“来日无多”。亲爱的小宝贝,爷爷阿娘不一定能看到你长大成人,也不指望将来能坐上你开来的“宝马”“奔驰”“斯特拉”,只盼望你能好好读书健康成长,将来生活得比爷爷和爸爸妈好,做一个知书达礼孝敬父母长辈又对社会有用的人。如能传承爷爷这代被中断的“祖业”,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能看到那一天,爷爷阿娘会努力,会坚持,为你鼓劲,为你加油!

评论